李鳳蘭轉胺霉升高伴多項異常檢查結果如何診斷治療
患者性別:李鳳蘭轉胺霉降下去停藥.今年四月份自覺乏力,到醫(yī)院檢查轉胺霉升高ALT為275,1.又繼續(xù)輸和去年一樣的藥,甘草酸二銨注射液3支/150mg,加肌苷注射液,在輸藥期間發(fā)現(xiàn)經常流鼻血,做血常規(guī)才發(fā)現(xiàn)白細胞總數3.51,血紅蛋白125,血小板89..大夫建議剄大醫(yī)院檢查,就到寧夏附院檢查.血常規(guī)結果:一:白細胞計數:3.50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2紅細胞壓枳35,90血小板計數95,0血小板壓積0,112紅細胞平均體積100,0平均紅細胞HGB含量34,5紅細胞分布寬度(SD)47,9中性粒細胞相對值:33,7淋巴細胞相對值:58,6其它各項都正常二:可溶性核蛋白十抗核抗體的檢測結果:可溶性核蛋白抗體SSA陽性.其它都為陰性.Hep2細胞片抗核抗體陰性/小于1:100三:B超檢查結果:肝臟大小,形態(tài)正常,被膜增厚,肝實質回聲增粗,分布不均勻,未見占位.肝內管道顯示欠清晰,門靜脈主干內徑:1.0cm.膽囊充盈可,囊壁增厚,毛糙,囊內可見幾個強回聲光團,伴聲影,較大直徑約1.3cm,肝內外膽管末見擴張.脾臟形態(tài)大小正常,厚3.43cm,內部回聲均勻,未見占位.胰雙腎末見異常.超聲提示:1:肝彌漫性病變.2: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檢查圖文報告1:粒細胞一----早幼粒細胞(骨髓片)1.00%2:粒細胞一-----中性------桿狀核(骨髓片)3.00%3:粒細胞一-----中性------分葉核(血片)22.00%(骨髓片)22.00%4:紅細胞一------中幼紅細胞(骨髓片)2.00%5:紅細胞一------晚幼紅細胞(骨髓片)2.00%6:粒系::紅系(骨髓片)6.50:17:淋巴系---成熟淋巴細胞(血片)78%(骨髓片)67.00%8:單核系;--成熟單核細胞[骨髓片{3.00%]9:血片共數白細胞------------------100個10:骨髓片共數有核細胞-------------100個特征:髓像1;取材[兩次]一般,涂片,染色良好,外觀油滴狀,此次為第二次骨穿.2;骨髓增生明顯減低,粒:紅=6.5:13:粒系增生明顯減低,以分葉核為主,幼稚階段粒細胞少見,部分粒細胞漿中可見毒性顆粒{+-++].4:紅系增生明顯減低,以中.晚幼紅細胞增生為主,形態(tài)正常.5:淋巴細胞占67%,形態(tài)正常.6:全片可見到巨核細胞0-1個,血小板散在易見,形態(tài)正常.7:未見異常細胞,造血島可見.血像白細胞總數偏低,分類淋巴細胞多見.血小板可見,紅細胞形態(tài)正常.檢驗診斷:;三系增生明顯減低,建議做骨髓活檢.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全科
-
李鳳蘭轉胺酶升高,且存在白細胞、血小板異常,以及肝臟、膽囊病變等多種情況。涉及到自身免疫、血液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等多方面問題,需要綜合分析診斷,并制定相應治療方案。 1. 轉氨酶升高:轉氨酶升高通常提示肝細胞受損,原因可能包括病毒感染、藥物性肝損傷、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對于李鳳蘭,需要進一步排查病因,如進行肝炎病毒標志物檢測等。 2. 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可能由骨髓造血功能異常、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骨髓活檢有助于明確造血功能情況。 3. 肝臟彌漫性病變:可能是長期慢性炎癥、脂肪肝、肝硬化等的表現(xiàn),需要結合病史、肝功能等綜合判斷。 4. 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膽囊壁增厚、毛糙及結石可能導致右上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癥狀,治療方法包括飲食調整、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 5. 自身免疫指標異常:可溶性核蛋白抗體 SSA 陽性,提示可能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綜合征等,需要進一步評估相關癥狀和體征。 6. 骨髓檢查結果:骨髓增生明顯減低,粒系、紅系增生均明顯減低,需明確是原發(fā)性骨髓造血障礙還是其他疾病繼發(fā)影響。 綜合李鳳蘭的各項檢查結果,需要進一步完善檢查以明確診斷,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同時,在治療過程中要密切監(jiān)測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措施。
2025-01-17 03:0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中醫(yī)科
-
你好,白細胞減少,三系減少是再生障礙性貧血的骨髓象特點.
2015-12-16 18:0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