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盤柿”歷史悠久,相傳,明代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9年)房山就有柿樹栽培。明萬歷年間(公元1573-1620年)編修的《房山縣志》記載“柿為本鏡出產(chǎn)之大宗,西北河套溝,西南張坊溝,無村不有,售出北京者,房山最居多數(shù),其大如拳,其甘如蜜”。被朱棣皇帝封為御用貢品。“磨盤柿”,以果實個頭大,形....--詳細(xì)介紹
磨盤柿果實扁圓,腰部具有一圈明顯縊痕,將果實分為上下兩部分,形似 磨盤,體大皮薄,無核汁磨盤柿多,平均單果重230克左右,最大可達(dá)500克左右,直徑7厘米,果頂平或微凸,臍部微凹,果皮橙黃至橙紅色,細(xì)膩無縐縮,果肉淡黃色,適合生吃。脫澀硬柿,清脆爽甜;脫澀軟柿,果汁清亮透明,味甜如蜜,耐貯運,一般可存放至第二年二三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