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鄧永鍵 主任醫(yī)師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
三級甲等
病理科
-
免疫組化SP法,即鏈霉菌抗生物素蛋白-過氧化物酶連結法,是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原理上,它利用了鏈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與生物素之間具有高度親和力的特點。首先,將特異性的一抗與組織切片中的抗原相結合,然后加入生物素標記的二抗,二抗會與一抗結合。接著,再加入鏈霉菌抗生物素蛋白-過氧化物酶復合物,該復合物中的鏈霉菌抗生物素蛋白會與二抗上的生物素特異性結合。最后,加入過氧化物酶的底物,底物在過氧化物酶的催化下發(fā)生顯色反應,從而使抗原所在的部位呈現(xiàn)出顏色,便于在顯微鏡下觀察。 免疫組化SP法具有諸多優(yōu)點。它靈敏度高,能夠檢測到低表達水平的抗原,有利于發(fā)現(xiàn)一些微小病變或早期病變中的抗原。特異性強,可準確地定位抗原在組織細胞中的位置。操作相對簡便,且染色時間較短,能較快得出結果。 在臨床上,免疫組化SP法應用廣泛。在腫瘤診斷中,可幫助判斷腫瘤的來源、分級、分期,指導治療方案的選擇和預后評估。例如,通過檢測某些腫瘤標志物的表達情況,輔助鑒別腫瘤的良惡性。此外,在一些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診斷和研究中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2025-09-16 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