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理療科
-
與孩子更好地溝通,需關注理解孩子心理、保持耐心傾聽、尊重孩子想法、選擇合適時機、運用恰當方式等。 1.理解孩子心理:了解孩子所處年齡段的心理特點,比如幼兒期的好奇心、青春期的自我意識覺醒等。 2.保持耐心傾聽:讓孩子充分表達,不打斷、不批評,給予積極回應。 3.尊重孩子想法:認可孩子的獨立思考,即使觀點不同,也不強行否定。 4.選擇合適時機:在孩子心情較好、環(huán)境安靜時交流,避免在其專注做事時打擾。 5.運用恰當方式:根據孩子性格,采用溫和、幽默或嚴肅的方式溝通。 總之,與孩子溝通是一門藝術,需要家長不斷學習和實踐,用心去理解和關愛孩子,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關系。
2024-10-21 18:4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賈福軍 主任醫(yī)師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
三級甲等
廣東省精神衛(wèi)生中心
-
對孩子遇到麻煩,第一的選擇不是用道德標準去衡量,而是站在她的角度,弄清前因后果,成為她的同盟軍。只有得到她情感上的認同之后,才能有效地與她討論,最終選擇出合適的解決方式。不是嗎?因為自己很愛孩子,所以,自認為給孩子的建議都是正確的。但孩子的反應是——不接受。自己受到刺激的,并非一個命令不被接受,而是自己付出的愛不被接受。 還有,中國的父母,因為代代相傳的權感心態(tài),尤其是父親,一般不愿意彬彬有禮地對低齡的孩子說話,總希望以最簡單的命令,讓孩子第一時間服從。這中間,省掉了禮貌,也省掉了讓他理解的過程,最終造成是,孩子將父母擺在了對立面。
2024-10-22 1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