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查血中性粒細胞降低淋巴細胞升高啥意思?與不吃飯有關嗎?
您好!我今天帶寶寶去醫(yī)院查血,顯示中性粒細胞百分降低,淋巴細胞百分比升高,我想請問這是什么意思???寶寶這幾天都不怎么吃飯,是不是也和這個有關?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全科
 - 
                                
寶寶查血出現(xiàn)中性粒細胞百分比降低、淋巴細胞百分比升高,可能是病毒感染、免疫功能變化、生理性波動、血液系統(tǒng)疾病、藥物影響等原因。這可能與寶寶不吃飯有一定關聯(lián),但需要綜合判斷。 1. 病毒感染:常見的如流感病毒、鼻病毒等感染,可引起這種血象變化。寶寶可能會有發(fā)熱、咳嗽、流涕等癥狀。 2. 免疫功能變化:寶寶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完善,免疫調節(jié)失衡時可能出現(xiàn)。 3. 生理性波動:在嬰幼兒生長發(fā)育階段,血象會有一定的生理性變化。 4. 血液系統(tǒng)疾?。喝缭偕系K性貧血等,較為少見,但不能完全排除。 5. 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可能影響血細胞比例。 總之,需要結合寶寶的具體癥狀、體征及其他檢查結果綜合判斷。如果寶寶癥狀持續(xù)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yī),進一步檢查明確原因。
2025-02-24 19:2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內(nèi)科
 - 
                                
作用于外周血(1)中性粒細胞外循環(huán)池轉換至邊緣池(即假性中性粒細胞減少):①遺傳性良性假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②獲得性:如嚴重的細菌感染,惡性營養(yǎng)不良病,瘧疾等。(2)血管內(nèi)扣留:如由補體介導的白細胞凝集素所致的肺內(nèi)扣留、脾功能亢進所致的脾內(nèi)扣留等。3、作用于血管外(1)利用增多:如嚴重的細菌、真菌、病毒或立克次體感染、過敏性疾患等。(2)破壞增多:如脾功能亢進等。
2015-12-29 05:5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根據(jù)你的描述,嗜酸性粒細胞數(shù)值高考慮是寄生蟲感染引起。你有50%,高于正常值很多。日常應合理飲食注意休息保暖避免粉塵煙霧等不良刺激,補充維生素C應用撲爾敏鈣劑強的松酮替芬等藥物,緩解癥狀伴有感染者,應用阿莫西林等積極控制一般多可好轉的,具體應遵循臨床醫(yī)師的指導以上供參考。
2015-12-29 02:2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路永良 主治醫(yī)師
石家莊華光中醫(yī)腫瘤醫(yī)院
一級
伽瑪?shù)吨行?/p>
 - 
                                
引起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病因很多,根據(jù)各種原因作用部位的不同,可歸納為如下3個方面:要因癥治療1、作用于骨髓(1)骨髓損傷:①藥物:包括細胞毒和非細胞毒藥物;②放射線;③化學物質:如苯、DDT二硝基苯酚砷酸鉍、一氧化氮等;④某些先天性和遺傳性中性粒細胞減少:如Kostmann綜合征、伴先天性白細胞缺乏的網(wǎng)狀發(fā)育不全伴粒細胞生成異常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等;⑤免疫性疾患: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2)成熟障礙:①獲得性:如葉酸缺乏、維生素B12缺乏、惡性貧血、嚴重的缺鐵性貧血等;②惡性和其他克隆性疾?。喝绻撬柙錾惓>C合征、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等。
2015-12-28 21:18 
 - 
                                    
                                        
                                            
 
其他網(wǎng)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yī)問藥相關內(nèi)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中性粒細胞增多? 中性粒細胞增多定又為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shù)增加,比正常人群平均值多2個標準差以上,年齡大于1個月的兒童和各年齡組成人中性桿狀核和分葉核粒細胞計數(shù)大于7.5×10^9/L ,小于1個月的嬰兒大于26×10^9/L 。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