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盞花能治什么病
燈盞細辛是燈盞花的別名,因燈盞花花似燈盞,根似細辛,在1977年《中國藥典》中對其增加別名燈盞細辛。燈盞花主要分布于云南,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材,具有很高的醫(yī)用價值,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那么燈盞花能治什么病呢?下面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
燈盞花是菊科植物短葶飛蓬的干燥全草,又名燈盞細辛、東菊,主要分布于我國西南地區(qū),尤以云南較多。首載于《滇南本草》,《中國藥典》1977年版一部曾予收載。
燈盞花藥用歷史悠久、有效成分清晰。燈盞花化學成分有黃酮類、咖啡酸酯類、芳香酸類、香豆素類、吡喃酮類等多種成分,其中,黃酮類化合物野黃芩苷(又名燈盞細辛乙素)及咖啡酸酯類為主要有效成分。
燈盞花具有廣泛的藥理活性,可擴張腦血管、冠狀血管和外周血管,使血流量增加,從而改善心、腦缺血;同時促進微血管開放,改善微循環(huán);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有抗血栓形成作用;此外,還有抗炎、抗氧化、消除自由基等作用。
燈盞花性味辛、微苦,溫,歸心、肝經(jīng)。具有散寒解表、祛風除濕、活血化瘀、通經(jīng)活絡、消炎止痛的功效。目前燈盞細辛在臨床上除主要用于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外,在糖尿病、腎病、頸性眩暈、老年性疾病的治療上也有較好的療效。
燈盞花的主要臨床應用
燈盞花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治療缺血性腦血管和心血管疾病如腦梗塞、腦血栓和冠心病心絞痛等,療效顯著,還多用于癡呆,青光眼、缺血性視神經(jīng)病變等眼科疾病,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等泌尿系統(tǒng)疾病,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類風濕性性關節(jié)炎等骨科類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癥,肝臟疾病等等。
燈盞花治療中風的機制與療效
燈盞花用于治療中風和中風后遺癥有顯著的臨床療效。經(jīng)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燈盞花的主要成分黃酮類化合物野黃芩苷(又名燈盞細辛乙素)可擴張腦血管、冠狀血管和外周血管,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而燈盞花的另一主要成分咖啡酸酯則具有較強的抑制內(nèi)凝血,促進纖溶活性及顯著增加外周和冠脈流量等功能;從而使得燈盞花具有改善心腦缺血,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同時,醫(yī)藥市場上已涌現(xiàn)出多家燈盞花產(chǎn)業(yè)骨干企業(yè),如云南生物谷藥業(yè),對所生產(chǎn)燈盞花制劑做了大量基礎研究及臨床研究,證實了燈盞花在治療中風及中風后遺癥方面的顯著療效。云南生物谷藥業(yè)采用多中心、隨機、雙盲、大樣本的循證醫(yī)學A級證據(jù)強度的SPIRIT臨床試驗對燈盞生脈膠囊進行研究,得出燈盞生脈膠囊可將首發(fā)中風患者的1年復發(fā)率降低29.3%。
燈盞花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機制與療效
燈盞花抑制血小板聚集和促進纖溶方面作用均明顯,其能擴張冠脈,增加心肌供血量,降低血管阻力,減少心肌耗氧,改善側枝循環(huán),促進機體對氧的利用,改善組織缺氧,有助于改善心肌缺血、糾正心衰等作用。
燈盞花與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是中醫(yī)專有的治療術語,當體內(nèi)血液運行不暢,緩慢了或者停滯了,就會形成淤血。淤血所導致的常見病多見于心腦血管疾病,如中風、腦梗、心梗等;钛鼍褪谴龠M血液循環(huán),消除淤血的方法。燈盞花能擴張血管,使血流量增加,促進血液運行;且能促進纖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淤血形成,是一種很好的活血化瘀中藥材,常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
以上就是關于燈盞花能治什么病的相關介紹。燈盞花是燈盞花的別名,具有散寒解表、祛風除濕、活血化瘀、通經(jīng)活絡、消炎止痛的功效。目前在臨床上主要用于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同時在糖尿病、腎病、頸性眩暈、老年性疾病的治療上也有較好的療效。如果您或者您身邊的親人朋友具有上述病癥,可服用燈盞細辛進行治療,具體服用方法以及療程需遵醫(yī)囑。
詳情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