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愛民 副主任醫(y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三級甲等
小兒外科
-
兒童內科疾病的心理干預策略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療法、游戲治療、家庭干預、藝術治療等。 1. 支持性心理治療:給予兒童關心、理解和安慰,讓兒童感受到被重視,增強其面對疾病的信心。 2. 認知行為療法:幫助兒童認識疾病,糾正其對疾病的錯誤認知,通過行為訓練來緩解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 3. 游戲治療:利用游戲的方式,讓兒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表達內心感受,釋放壓力,改善情緒狀態(tài)。 4. 家庭干預:指導家長為兒童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給予情感支持,積極配合治療,共同促進兒童康復。 5. 藝術治療:如繪畫、音樂等,讓兒童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表達情感,宣泄負面情緒,促進心理調適。 這些心理干預策略可以幫助兒童更好地應對內科疾病帶來的心理壓力,促進其身心健康。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jù)兒童的年齡、病情和心理特點,選擇合適的干預方法。
2025-08-15 11: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