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藥品的說明書上有這么一句話:“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贝四颂嵝延盟幷咴谑褂迷撍帟r應當顧及肝腎的情況。那么,怎樣才算“肝腎功能不全”,又該如何慎用這些藥物呢?可能不少人并不明白,甚至對此有種種誤解。比如,有的患者來函咨詢,說“肝腎功能不全”是否肝臟腎臟同時都有問題;還有患者問,自己去看中醫(yī),醫(yī)生說是“腎虛”,這是不是“腎功能不全”……看來,對藥品說明書上的這句話,有必要作一補充說明。
用藥:為何對肝腎“特別關注”
為什么用藥時要對肝腎兩臟器特別關注呢?這是因為絕大部分的藥物都是經(jīng)過肝臟代謝和通過腎臟排泄的。
大多數(shù)藥物在體內都要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結構變化——主要通過氧化、還原、分解、結合等方式進行藥物代謝,其藥理作用多數(shù)減弱或完全喪失。體內主要代謝場所在肝臟,肝功能不良時,藥物代謝必然受到影響,容易引起中毒。因此,對肝病患者用藥須特別注意選擇藥物并掌握適當劑量。
藥物最后都要從機體排出,腎臟是藥物排泄的主要途徑。當腎功能不良時,腎臟排泄藥物的能力減退,藥物便在體內堆積,易造成蓄積中毒。因此,腎功能不良時,就必須酌減藥物用量和給藥次數(shù)。
有人認為“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只是說該藥物對肝臟或腎臟有直接損害作用之故。其實,這種看法并不全面,肝腎功能不全者所以要慎用某種藥物,有下面幾種原因:
1.藥物對肝臟或腎臟有直接損害作用。如對乙酸氨基酚、異煙肼、利福平、口服降糖藥等具有肝毒性,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具有腎毒性,這些藥物對肝臟或腎臟可產(chǎn)生直接的損害。
2.由于肝或腎功能減退,使藥物代謝或排泄減慢,造成藥物在體內蓄積而易引起中毒。如洋地黃毒苷主要經(jīng)肝解毒,在肝功能不良時,易致蓄積中毒。腎功能不全時,不少經(jīng)腎臟排泄的藥物排泄減少或減慢,都易發(fā)生蓄積中毒。
3.藥物投用大劑量或多種藥物合用,肝臟和腎臟為了對這些藥物進行代謝和排泄,不得不超負荷運轉,這便使原本功能不佳的肝腎“帶病加班”,終致“積勞成疾”,功能每況愈下。
可見,肝腎功能不全須慎用的藥物,不單單指其對肝腎的直接損害。
何謂“肝腎功能不全”
藥物說明書上說的“肝腎功能不全”,這“不全”的意思則是“不健全”。即肝臟或腎臟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或異常,通常不是嚴重的功能異常。由于習慣的說法,因此,“肝或腎功能不全者”的“或”字也省略了,所以造成一些患者以為是“兩臟同病”的概念。有的人得了急性尿路感染,尿液檢查有變化,因此以為腎功能不全了,而不敢使用某些藥物。其實,尿液檢查并不能反映腎功能的情況,而中醫(yī)的“腎虛”與現(xiàn)代醫(yī)學的腎功能不全更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碼事。
有無肝腎功能不全,應由醫(yī)生診查,并參考血液化驗結果才能做出判斷。比如血清轉氨酶含量增高,表明肝臟可能受損;血清肌酐增高,尿中含有蛋白,往往是腎功能受損的表現(xiàn)。
“慎用”并非不用
慎用是指謹慎應用,并非絕對不能用。由于某種藥物會引起不良反應,故通常在小兒、老人、孕婦、哺乳婦女,以及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要謹慎使用。因為這些人由于生理上的特點或病理上的原因,體內的解毒、排毒功能低下,或某些重要臟器功能低下,在使用某種藥物時,容易出現(xiàn)不良反應。因此,用藥應格外小心謹慎,一旦出現(xiàn)問題,應及時停藥并向醫(yī)生咨詢。
所謂“慎用”,就是要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有經(jīng)驗的醫(yī)生,對肝腎功能不全者的用藥會采取相應的措施,例如:①藥物適當減量;②適當延長給藥間隔時間;③用藥期間經(jīng)常監(jiān)測肝腎功能和血藥濃度,并根據(jù)其動態(tài)變化調整劑量或停止使用;④加用對抗該藥毒副作用的藥物等。
只要患者與醫(yī)生密切配合,用藥大部分是安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