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碰最新剧情分类三级|日韩午夜福利视频|日本成人动漫视频|国产亚洲AV无码成人片|日韩成人一级黄色A片日批片|久久一婷婷av美日韩一级|超碰av无码亚州XX站|91亚洲成人视频|在线观看av导航|男人成人大片最近av在线

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腫瘤 > 腫瘤疾病 > 腸癌 > 正文

不同時期大腸癌有何癥狀 大腸癌的常見知識盤點

2016-05-03 09:36:19      家庭醫(yī)生在線

大腸癌是近年來比較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它對人體的危害是比較大的。導致這種疾病的原因有很多,那么具體有哪些病因呢?大腸癌的癥狀有哪些呢?大腸癌是大腸粘膜上皮起源的惡性腫瘤,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為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總稱。

大腸癌的癥狀

1、大腸癌的常見癥狀

不同部位的大腸癌,其癥狀也不同。

右側大腸癌:腹痛最常見,消瘦﹑腹脹﹑腹塊及貧血次之。

左側大腸癌:大便習慣改變及里急后重次之。

直腸肛管癌:便血最常見,大便習慣改變及里急后重次之。

2、大腸癌的早期癥狀

便血﹑大便習慣改變﹑腹痛﹑腹脹﹑貧血等,是大腸癌的早期癥狀。凡20歲以上有以下情況者應考慮大腸癌的可能,并作進一步檢查。

3、晚期大腸癌的癥狀

大腸癌一旦進入晚期,可出現(xiàn)較明顯的癥狀,但有些癥狀并非特異,且與癌腫所在的部位有關。

1)右側結腸癌:主要表現(xiàn)為消化不良,乏力,食欲不振,腹瀉,便秘,或便秘、腹瀉交替出現(xiàn),腹脹,腹痛,腹部壓痛,腹部包塊,進行性貧血。包塊位置隨病變位置而異。盲腸癌包塊位于右下腹,升結腸包塊位于右側腹部、結腸肝曲包塊位于右上腹,橫結腸包塊位于臍部附近。此外可有發(fā)熱、消瘦,并有穿孔及局限性膿腫等并發(fā)癥,此時病變已進入最晚期。

2)左側結腸癌:由于乙狀結腸腸腔狹小,且與直腸形成銳角,因而易發(fā)生狹窄和進行性腸梗阻,多有頑固性便秘,也可間以排便次數(shù)增多。由于梗阻多在乙狀結腸下段,所以嘔吐較輕或缺如,而腹脹、腹痛、腸鳴及其腸型明顯。癌腫破潰時,可使糞便外染有鮮血或粘液。梗阻近端腸管可因持久性膨脹、缺血、缺氧而形成潰瘍,甚至引起穿孔,也可發(fā)生大量血及腹腔膿腫。

3)直腸癌:主要表現(xiàn)為大便次數(shù)增多,糞便變細,帶有血液或粘液,伴有里急后重。由于癌腫可侵犯骶叢神經(jīng),可出現(xiàn)劇痛。如果累及膀胱可出現(xiàn)尿頻、尿痛、尿急、尿血等癥狀。癌腫侵犯膀胱,可形成膀胱直腸瘺管。直腸癌也可引起腸梗阻。

4)肛管癌:主要表現(xiàn)為便血及疼痛。疼痛于排便時加劇。當癌腫侵犯肛門括約肌時,可有大便失禁。肛管癌可轉(zhuǎn)移至腹股溝淋巴結,故可于腹股溝觸及腫大而堅硬的淋巴結。

大腸癌的病因

大腸癌和其他惡性腫瘤一樣,病因尚未明確,可能和下列因素有關。

1、環(huán)境因素:經(jīng)研究證明,在各種環(huán)境因素中,以飲食因素最重要,大腸癌的發(fā)病率與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關系。另外,也可能與微量元素缺乏、生活習慣改變有關。

2、遺傳因素:國內(nèi)外均有“大腸癌家庭性”的報道,大腸癌患者血親中死于本病者比一般人明顯增高。有些大腸腺瘤,如多發(fā)性家庭性腺瘤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家族中患病率可達50%,如不治療,10歲以后均有患大腸癌的可能。最近有學者對腫瘤抑制基因與大腸癌發(fā)生關系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大腸癌的易感性與發(fā)病機制均與遺傳因素有關。

3、大腸腺瘤:根據(jù)各地的尸檢材料研究發(fā)現(xiàn),大腸腺瘤的發(fā)病情況與大腸癌頗為一致。有人統(tǒng)計,具有1個腺瘤的病人其大腸癌的發(fā)生率比無腺瘤者高5倍,多個腺瘤者比單個腺瘤患者高出1倍。

4、慢性大腸炎癥:據(jù)報道,腸癌流行與血吸蟲病的流行區(qū)域呈正相關系,一般認為,由于血吸蟲而導致腸道的炎性改變,其中一部分會發(fā)生癌變。腸道的其他慢性炎癥也有癌變的可能,如潰瘍性結腸炎,約有3%~5%癌變。

中醫(yī)認為大腸癌發(fā)病與腸胃虛寒、飲食不節(jié)、外邪內(nèi)侵等有關。

大腸癌易發(fā)人群

1) 年齡:隨著年齡的增加,各種致病因素對大腸黏膜刺激的時間也隨之增長,大多數(shù)患者在50歲以后發(fā)??;

2) 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級家屬,比如說父母,得過結直腸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險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約1/4的新發(fā)患者有結直腸癌的家族史;

3) 結腸炎性疾病史:某些結腸疾病如克羅恩病或潰瘍性結腸炎可能增加結直腸癌的發(fā)病機會。他們結腸癌的危險性是常人的30倍;

4) 大腸息肉史:大部分結直腸癌是從小的癌前病變發(fā)展而來,它們被稱為息肉。其中絨毛樣腺瘤息肉更容易發(fā)展成癌,惡變的機會約為25%;管狀腺瘤樣息肉惡變率為1-5%;

5) 基因背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等都是由于相應的基因發(fā)生突變導致的,這類患者不僅發(fā)病幾率明顯增加,并且發(fā)病年齡更小。

大腸癌常用的檢查

1、糞便檢查:糞便隱血試驗對本病的診斷雖無特異性,但方法簡便易行,可作為普查篩選手段,或可提供早期診斷的線索。

2、直腸指診:我國下段直腸癌遠比國外多見,占直腸癌的77.5%,因此絕大部分直腸癌可在直腸指診時觸及。

3、乙狀結腸鏡檢查:國內(nèi)77.7%的大腸癌發(fā)生在直腸和乙狀結腸,常用的乙狀結腸鏡管長30cm,可直接發(fā)現(xiàn)肛管、直腸和乙狀結腸中段以下的腫瘤。

4、鋇灌腸X線檢查:病變在乙狀結腸上段或更高位置者,須進行X線鋇劑灌腸檢查。普通鋇灌腸X線檢查對較小的大腸癌容易漏診,最好采用氣鋇雙重造影,可提高放射學診斷的正確率,并顯示癌腫的部位與范圍。

5、纖維結腸鏡檢查:可清晰地觀察全部結腸,并可在直視下鉗取可疑病變進行病理學檢查,有利于早期及微小結腸癌的發(fā)現(xiàn)與癌的確診,進一步提高了本病的診斷正確率,是大腸癌最重要的檢查手段。

6、血清癌胚抗原(CEA)測定:在大腸癌患者血清中,可以檢測到癌胚抗原(CEA),這是一種糖蛋白,常出現(xiàn)于惡性腫瘤患者血清中,并非大腸癌的特異相關抗原,故血清CEA測定對本病的診斷不具有特異性。但用放射免疫法檢測CEA,作定量動態(tài)觀察,對判斷大腸癌的手術效果與監(jiān)測術后復發(fā)有一定意義。如大腸癌經(jīng)手術將腫瘤完全切除后,血清CEA則逐漸下降;若復發(fā),又可再度升高。

7、其他檢查:直腸內(nèi)超聲掃描可清晰顯示直腸腫塊范圍、大小、深度及周圍組織情況,并可分辨直腸壁各層的微細結構,檢查方法簡單,可迅速提供圖像,對選擇手術方式、術后隨訪有一定幫助。CT檢查對了解腫瘤腸管外浸潤程度以及有無淋巴結或肝臟轉(zhuǎn)移有重要意義,對直腸癌復發(fā)的診斷較為準確。

大腸癌的并發(fā)癥

腸梗阻:腫瘤增大可致腸腔狹窄, 腸內(nèi)容物通過障礙,而導致機械性腸梗阻。但在臨床上腫瘤性急性腸梗阻并非是因腫瘤增生完全阻塞腸腔所致,在很多情況下是在腫瘤造成嚴重狹窄的基礎上,局部發(fā)生炎性水腫、食物堵塞或腸道準備給予甘露醇等誘發(fā)。主要表現(xiàn)為腹痛,腹脹,肛門停止排氣排便,嘔吐等。大腸癌性梗阻70%位于左半結腸,右半結腸梗阻僅占大腸癌性梗阻的20%~30%,其中30%的左半結腸梗阻位于結腸肝區(qū)。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