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碰最新剧情分类三级|日韩午夜福利视频|日本成人动漫视频|国产亚洲AV无码成人片|日韩成人一级黄色A片日批片|久久一婷婷av美日韩一级|超碰av无码亚州XX站|91亚洲成人视频|在线观看av导航|男人成人大片最近av在线

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兒科 > 懷孕 > 分娩 > 難產 > 正文

4種胎位致孕婦易難產 孕婦難產原因大盤點

2015-03-08 05:20:53      家庭醫(yī)生在線

大家都知道影響分娩的因素是產力、產道和胎兒,可是現(xiàn)在研究發(fā)現(xiàn)孕婦住得越高越容易難產,這也是造成難產的原因之一,那么哪些因素容易造成難產?

孕婦住得越高越容易難產

醫(yī)學研究證實,當構成分娩的三大因素——產力、產道和胎兒中任何一個因素出現(xiàn)異常時,都會造成難產。日本公共衛(wèi)生學會的科研人員最近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居住在高層住宅的產婦異常分娩的比例比較高。

科研人員以1000名產婦的母子情況登記冊作為依據,對產婦的居住狀況、嬰兒出生時的體重以及是否難產等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后,發(fā)現(xiàn)居住在高層住宅的產婦剖宮產、引產等異常分娩的比例比較高,占全部產婦的17.5%。

而且住得越高,產婦難產的比例就越大。住在1~2樓的為20%,住在3~5樓的為25.2%,住在6樓以上的為27%。連嬰兒出生時的體重也出現(xiàn)了明顯的差別,產婦住在1~2樓的,嬰兒出生體重在3500克以下的為20.5%,3500克以上的占19.7%;產婦住在3樓以上的,嬰兒出生體重在3500克以下的占21.9%,3500克以上的占42.9%。

科研人員認為,隨著住宅的高層化,出現(xiàn)了上下樓不方便等問題,孕婦住得越高,外出活動的機會就越少。由于運動不足,產婦容易在分娩過程中出現(xiàn)產力異常,子宮收縮無力,不能有效地使子宮口開張和胎兒下降,使產程延長,最終導致難產。此外,孕婦缺乏運動,容易使胎兒過大,也能增加難產的風險。

因此,家住高樓的孕婦應進行適當運動,以防難產發(fā)生。孕婦分娩前應該重視預防的,應做好準備,讓分娩順利。

4種胎位致孕婦易難產

第1種、枕后位:胎頭枕骨位在產婦骨盆的后半部,胎臉朝上,由于胎頭無法適當地嵌入子宮下段,產程將會拉長。

第2種、 顏面位:胎兒的先露部是頦部(下巴),因為胎頭完全仰伸,使胎頭后枕骨往胎兒背部靠攏,陰道內診時可以摸到胎兒的嘴、頦、鼻、眼等臉部器官,其發(fā)生率約為0.2~0.3%。顏面位常發(fā)生于過小的胎兒,或胎兒過大與產婦骨盆大小不成比例時,以致胎頭無法適當屈曲;有時胎兒頸部有異樣如長瘤時,也容易發(fā)生。

第3種、 額位:當胎頭呈不完全仰伸姿勢時,額頭部位將成為胎兒的先露部。其發(fā)生率約占0.02~0.03%,陰道內診時可摸到胎兒的額頭,有時也會發(fā)現(xiàn)有臍繞頸或頸部有囊性淋巴瘤。

第4種、復合位:胎兒的手與頭部或臀部同時位于子宮下段;或胎兒的腳與頭部同時位于子宮下段,其發(fā)生率極低。

這些因素也容易造成難產

1、太安逸了易難產

太安逸了容易導致難產。久坐久臥容易造成氣血的不流通,這樣還會造成腿腳腫脹、痔瘡、氣血淤滯。這與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的工作、生活環(huán)境有關。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體力勞動越來越少,人越來越懶??梢哉f,現(xiàn)在的很多疾患,都是懶出來的。

所以,孕婦不要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太安逸了,每天適當做點運動,比如晚飯后拉著老公出去散散步,邊走邊跟肚子里的孩子說說話,胎教也做了,自己的氣血也通暢了。

2、吃得太好易難產

產婦如果吃得過好,營養(yǎng)就會過足,胎兒會長得特別肥大,生育起來就很麻煩,容易導致難產。所以,孕婦吃好喝好是理所應當的,但該如何正確地吃。我們要記住,營養(yǎng)過剩易難產,營養(yǎng)不是越多越好,一定是恰當適中才好。

3、孕后房事易難產

禁房事不但有利于生產,而且生出來的孩子身上也不容易生亂瘡、亂痘這些亂七八糟的病,對寶寶有個健康的身體很有好處。

4、憂疑過重易難產

育齡女性往往有一個共同心理——特別怕生產,還沒生就開始害怕,一是怕疼,二是怕死。電視劇里經常有這樣的橋段,女人流著大汗呼天搶地嘶喊著生產,結果還沒生出來呢就昏了過去,于是接著又是難產,這時醫(yī)生通常神色凝重地出現(xiàn)了,一字一句地問家屬,“是保孩子還是保大人”。劇情就此進入二者必選其一的“高潮”部分。我就奇怪了,為什么那么多電視劇都愛拍這個,有意思嗎?這不成心嚇唬人嗎?這些片子看多了,耳濡目染,無形中就加重了產婦的心理負擔。加上現(xiàn)在的女孩子又普遍比較嬌氣,所以還沒生就怕了,思慮過重,反倒更易導致難產。

(責任編輯:姚曉珠 )

相關文章推薦

    科大夫掛號引導

    合作醫(yī)生

    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