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內科
-
蛛網膜下腔出血手術后頭部越發(fā)疼痛,可能由以下因素導致:血管痙攣、腦積水、顱內再出血、手術創(chuàng)傷、術后感染等。 1.血管痙攣:蛛網膜下腔出血易引發(fā)腦血管痙攣,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引起頭痛。治療常使用尼莫地平、法舒地爾等藥物。 2.腦積水:腦脊液循環(huán)障礙形成腦積水,顱內壓增高,產生頭痛??赡苄柽M行腦室穿刺引流。 3.顱內再出血:手術部位或其他部位再次出血,壓迫腦組織引發(fā)頭痛。要密切觀察,必要時再次手術。 4.手術創(chuàng)傷:手術造成的局部組織損傷,刺激神經引起疼痛。一般可使用止痛藥物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緩解。 5.術后感染:傷口或顱內感染,炎癥刺激導致頭痛。需使用抗生素如頭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進行抗感染治療。 總之,蛛網膜下腔出血手術后頭痛加劇的原因較為復雜,需要綜合患者的癥狀、體征及相關檢查結果來明確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颊邞皶r告知醫(yī)生癥狀變化,以便進行準確的診斷和治療。
2025-02-07 16:1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蛛網膜下腔出血手術后出現頭痛,是腦動脈痙攣原因。一旦確診為蛛網膜下腔出血,應積極控制出血和降低顱內壓、防止動脈痙攣、再出血及內科并發(fā)癥;應盡早進行腦血管造影,如發(fā)現動脈瘤或血管畸形,則應積極進行血管介入或手朮治療。一.一般治療:病人臥床休息至少4~6周,其目的在于防止繼續(xù)出血及再出血。抬高床頭30°以便顱內靜脈回流。二.脫水降顱內壓治療:脫水劑的應用可減輕腦水腫、腦積水,緩解頭痛、嘔吐及意識障礙,并可防止腦疝形成,故應積極進行脫水降低顱內壓的治療。常用方法如下:(一)20%甘露醇:250ml快速靜脈滴注(在30分鐘內),依病情,每日2~3次,可連用5~15日。對老年病人或心功能不良者可半量使用(每次125ml)。(二)呋塞米(速尿)有腎功能障礙者可選用呋塞米,每次40~60mg肌內注射或靜脈射注,每4~8小時1次。(三)糖皮質激素:常用地塞米松5~10mg加入生理鹽水或甘露醇25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2次,可連用5~7日。(四)腰穿放液:對顱內無血腫和腦疝的病人,如頭痛、嘔吐劇烈,一般治療未能奏效時,可緩慢地放出部分腦脊液,以達到降顱內壓及預防蛛網膜粘連的目的。一般每次放5~10ml,每周2~3次,可連用4~6次。注意,深昏迷者、顱內血腫超過3cm×3cm者及有枕大孔疝先兆者,不宜放液。(五)手術治療:危重病人應安放顱內高壓監(jiān)護裝置(TCP),用中心靜脈導管監(jiān)護靜脈壓。如藥物脫水效果不佳并有腦疝發(fā)生可能時,應行顳下減壓術或腦室引流術,以搶救病人生命。三.止血及防治再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后的繼續(xù)出血或再出血,會危及病人生命,故止血劑的應用是比較重要的。(一)氨基己酸:每次6~10g,溶于5%葡萄糖或生理鹽水50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2次。(二)維生素K3:每次2~4mg,肌內注射,每日1~2次。四.腦血管痙攣的防治:腦血管痙攣是蛛網膜下腔出血最主要的并發(fā)癥,常于出血后5~14日內出現,是本病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臨床應予高度重視。(一)鈣拮抗劑:防治腦血管痙攣的最主要方法是應用鈣拮抗劑。常用藥物有:①尼莫地平:每次8~10mg,加于5%葡萄糖或生理鹽水50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2次,可連用1~3周,或20~40mg口服,每日3~4次,持續(xù)1~3周。②尼卡地平:每次20~40mg,每日3~4次,連用1~3周。③氟桂嗪(西比靈):5~10mg,每晚1次,口服。四.高血壓的處理:血壓過高是促發(fā)再出血的危險因素之一,故需維持血壓于正常偏低的水平。如同意我的回答,請點擊采納為笞案,?;颊咴缛湛祻?。
2016-03-01 01:0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yī)師
濰坊市人民醫(y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建議患者液體療法、降低顱內壓、止血藥物、腦血管痙攣等藥物治療。避免咳嗽、用力排便及搬動。需要積極配合醫(yī)生進行治療的
2016-02-29 13:3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y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